7月8日,材化学院与人文学院“闽都文化调研联队”赴福州市长乐区猴屿乡调研。
文化为基,植根侨乡情怀
猴屿曾出现南宋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郑丙等历史名人,地处闽江口南港南岸,与五虎礁并称闽江两大咽喉要塞,是郑和七下西洋必经之路,华侨文化历史悠久,是著名的侨乡。猴屿人漂洋过海,拿起手中的四把刀(剪刀、理发刀、菜刀、瓦刀)白手起家闯出一番事业,也用各种方式回报桑梓。
走进“番客”老洋楼,在华侨书院义务讲解员林文志充满激情的讲解中,老师和同学们被一个个历史性的事件所打动,猴屿人敢想敢拼、爱国爱乡的形象愈发丰满起来,他们注重家风家规建设与传承,侨乡后代人才辈出。在疫情肆虐之时,海外的猴屿人成立猴屿联谊会,成为率先为武汉捐赠了大量医用物资的一批后援力量。
数字赋能,助力乡村振兴
在服务大厅,猴屿乡工作人员从党建引领、全域文旅、产业兴旺、社会管理、家国连侨五个板块向在场的老师同学们介绍了猴屿乡的建设成果。其中,贯穿始终的数字化元素吸引了大家的注意,在猴屿村,数字化充分施展着拳脚:数字乡村指挥中心为解决河道漂浮等具体问题提供了全程追踪;数字化平台使得户籍管理信息变得清晰可控。“侨见猴屿”为文旅发展提供了数字化指引,外地游客可自主搜索文旅景点进行全流程旅游规划。洞天岩景区—华侨书院—侨批文化街区—绿皮火车—飞思农庄等景点组成的研学线路更是将侨批文化与教育,提供了高品质的资源整合。
凝桑梓深情,乘数字东风。猴屿用自己的实践经验,闯出一条集侨批文化、数字治理、文旅产业结合的乡村振兴之路。此行即将结束时,同学们基于自己的专业背景,与乡人大主席陈小林进行面对面交流,大家纷纷抒发了自己对猴屿乡村振兴的感想与祝福。
(材化学院 郑思琦/文 材化学院与人文学院“文化振兴”暑期社会实践队/图 通讯员 张威)
【责任编辑 罗晓华】